律师档案
律师统计
加载中...
网站公告
欢迎来到汪险峰律师的网站
文章分类
网站文章
我的好友
暂时没有好友

劳动争议时效的中断事由与后果

分类:生活随笔    时间:(2015-02-03 14:09)    点击:250

  劳动争议时效的中断事由与后果

  仲裁时效为一年。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民法通则规定的一般民事权利时效为两年,特殊的民事权利诉讼时效为一年。劳动法的这一时效规定区别于民事争议的诉讼时效期间,这是基于劳动争议案件的特殊性而作出的规定,旨在尽快地解决劳动争议。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有些劳动争议案件的情况很复杂,劳动者难以在六十日内申请仲裁,往往因为超过了仲裁时效而得不到法律保护。尤其是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形势下,一些劳动者如刚毕业的大学生、农民工等明知权利被侵害,为了与用人单位维持劳动关系,保住“饭碗”,不会一发生劳动争议就去申请仲裁,往往是最后没有办法,迫不得已才去主张权利,这时候可能已经过了六十日的仲裁时效期间。因此,在立法过程中,有许多意见认为劳动法中规定的六十日的时效期间过短,不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本法参照了民法通则关于特殊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的规定,延长了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将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期间规定为一年。

  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象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因此,仲裁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有三种情形:

  ①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如劳动者向用人单位讨要被拖欠的工资或者经济补偿。

  ②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如劳动者向劳动监察部门或者工会反映用人单位违法要求加班,请求保护休息权利;也可以是向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③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如劳动者向单位讨要被拖欠的工资,用人单位答应支付。

  这里需要注意,认定时效是否中断,需要由请求确认仲裁时效中断的一方当事人提供有上述三种情形之一的证据。因此,需要当事人有证据意识,注意保留和收集证据。

  劳动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效果。

  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发生后,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中断事由存续期间,时效不进行,中断事由终止时,重新计算时效期间。但如何确认中断事由的终止,因事由的性质有别而有所不同:

  (1)因请求或同意中断时效的,书面通知应以到达相对人时为事由终止;口头通知应以相对人了解时为事由终止。在时效期间重新起算后,权利人再次请求或义务人再次同意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可再次中断。

  (2)因提起诉讼或仲裁中断时效的,应于诉讼终结或法院作出裁判时为事由终止;权利人申请执行程序的,应以执行程序完毕之时为事由终止。

  (3)因调解中断时效的,调处失败的,以失败之时为事由终止;调处成功而达成合同的,以合同所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时为事由终止。

该文章已同步到:
发表评论
匿名:
验证码:   匿名评论
温馨提示: 汪险峰律师提供“刑事辩护  交通事故  债权债务  劳动纠纷  婚姻家庭  ”等法律服务。
如果您有法律问题可以点此咨询汪险峰律师,汪险峰律师会为您的法律咨询提供解答。
您也可以拨打汪险峰律师的电话进行法律咨询:13902876329,咨询时说明来自法帮网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汪险峰律师网
FABANG LAWYER
法帮网首页 | 法律咨询 | 珠海律师 | 珠海律师事务所 | 法律知识 | 法律专题 | 法律法规
汪险峰律师主页,您是第87842位访客